中国需要大妈经济
中国等东方国家母系社会的影子较重,跟西方“父系”独立精神为尊的文化传统相比,东方文化更注重家庭和情感交织。虽然全球化正在改变着东西方的各种差异,但两种模式孕育出来的,根深蒂固的一些思维观念依然或多或少的主导着不同的消费模式,也间接影响着未来的企业和一国经济。
早在2012年,西南财经大学就做过一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并发布了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6.38万元。在家庭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比例最高,为57.75%;现金其次,占17.93%;股票第三,占15.45%;基金为4.09%;银行理财产品占2.43%。
可以看出,银行存款和现金占到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75%,这跟中国居民的高储蓄数据相符。这也说明,中国家庭供“中国大妈”消费的存款和现金是足够多的。
也有人说,西方是左脑,惯于理性逻辑,东方是右脑,善于感性领悟。在这种支配下,西方的消费个人意识比较强,独立性较高,家庭支出不会系于一人,而在东方,这种“只顾自己”的西式消费行为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自私”。正是因为如此,实际上东方人的消费变得更家庭和更具有连锁、规模效应。
“大妈经济”并非虚名,中国大概有4亿左右的“大妈”消费群体(30—65岁之间的女性),可以直接或间接支配的家庭资金超过40万亿元,手上握有的现金接近10万亿元。随着中国社会家庭观念的回归,以及财富累积效应的出现,中国家庭里面妇女的影响力在进一步增强。
“中国大妈”的实力不仅体现在数字方面,她们在整个家庭“购买什么”或“准备购买什么”等经济活动当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大妈”们不仅对自己所需和喜爱的消费品进行购买决策,在家庭中,因她们必须承担的奶奶、母亲、女儿、妻子、主妇等多种角色,所带来的一系列家庭经济活动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更为广泛。
事实上一个家庭中,绝大数老人用品、女性用品、儿童用品、男性用品,以及厨、卫等家挺消费的购买者都是女性。男人挣钱女人花的现象持续性更高了。另外,由于“大妈”们同时具备仔细、攀比等素质、心态,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家庭重大开支问题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8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中国也受到影响,但金融危机并没有让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太大的变化,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模式依然牢固。尤其是在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中国信贷开始泛滥。而后,温州等历史财富积累较高、对信贷等金融活动比较敏感的地方首先出现了“太太炒房团”现象。中国首个针对妇女投资的民间组织——温州都市报投资俱乐部太太购房团也在温州诞生。
“中国大妈”的叫法比“中国太太”似乎更形象一些。她们对中国各产业市场的影响从温州太太炒房团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她们的影子不仅停留在各个被市场热炒过的地方,包括各种农产品(8.48,-0.32,-3.64%)、保健品等领域,还将继续影响到首饰服装、奢侈品、投资理财、时尚健康、医疗教育等未来各个行业,甚至对大部分金融人士都不太了解的比特币她们也在积极了解和参与。
2013年4月国际金价大跌,据有关公开报道,中国大妈一周之内消耗掉了高达300吨的黄金,在疯狂抢金的举动之下,中国大妈终于一战成名。而后华尔街日报、路透社、牛津字典等专创英文单词“dama”来形容和定义“中国大妈”这个赞新的词汇。如今,中国大妈已经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乃至中国经济的一个符号。
中国大妈也在不断成长,经过多年的历练,她们在花钱方面也在开始讲究效率和原则,但那些容易追逐热点,注重家庭集体消费观念,对表面细节要求较高,在投资、消费时相对冲动的“女性”特征似乎没有太大变化。也不可能有太大变化。
如果用一些经济学家的解释,东方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组织方面落后于西方,没有利用好契约精神和金融工具,因此人们的消费、投资等社会活动不得不依靠亲戚、友情、爱情,甚至是邻里之间的小道消息等不够清晰的高成本、低效率手段来维系,具体说是没有发挥好现代金融市场工具,因此东方家庭女性投资、消费模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地区欠发达的表现。
事实上这种差异就算中国变成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完全改变。
中餐这种大家一起在盘子里夹菜、大声喧哗的家庭式消费方式,一度被认为是不卫生的、浪费时间的,但相比汉堡、炸鸡、牛排等典型西式死板的一人一份食品,中餐时刻变换的丰富菜品和诸多味觉、欢乐的享受,越来越受到西方消费者的喜爱。中医在西方认为不够科学,但在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源自东方的中医虽然标准化程度较低,但照样流行,且需求广泛,商业化程度更高了。
东、西方的差别,就像男人和女人的差别一样,男人注重答案,女人注重过程,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中国大妈”不仅是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整个东方“母系”影子下的社会经济的来龙去脉。
因此,如果仅从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这方面来看,西方企业崇尚的是,把一种服务/产品做到极致,不管这个产品是什么人用,而东方更注重提供不同的服务/产品,更多考虑使用者的不同。拿高科技电子市场来说,手机是美国企业最早发明的,但首先打造出女性专用手机市场的是东方企业。
最早的手机是没有男女之分的,颜色也都是很单调的一、两种色,而女性专用手机的概念,是韩国三星[微博]首先提出和市场化的。2001年三星推出女性专用手机“妖娆皇后A408”,惊艳全球。而后各手机企业才发现,原来手机可以这样做。三星该款女性专用手机价格高的惊人,但依然热销,从此,手机开始向小型化发展,体积成为人们选购的标准之一。三星能够在手机市场取得如今的硕果,跟立志于东方文化,满足女性等不同需求有很大关系。
实际上后来各种电子产品等都遵循了三星的设计理念,更多的从如何打动女性消费者入手,色彩和灵巧度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在东方,这方面成功的案例早已有之。1952年之前,全世界的电风扇都是黑色的,但日本东芝[微博]电气公司从1952年开始,把电风扇涂成了不同的颜色,不但改变了公司销售,而且改变了整个电风扇市场的未来。
据说,以前的袜子都是按照大小号来定价,脚大的买袜子就得多花钱。后来在亚洲某卖家推出袜子不论大小号均一个价的销售模式之后,该企业袜子销量大增,还成就了一位著名的企业家。
东方人的智慧源自哪里?与西方注重“战略”的思想相比,东方感性化的“战术”思想是不是跟社会发展阶段有关?在我看来,它是哲学的问题,也是历史的问题,更是科学的问题。经济学也早已成为一门科学,科学在推动人类进步的情况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西方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学者,科技史之父乔治萨顿在他的名著《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称,通过他对世界科学史比较全面的考察分析得出两点重要结论:“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他还指出“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日本、韩国等一些东方国家的企业能够在西方,乃至全球市场取得竞争力的原因所在。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试验科学,也是政府、企业、家庭、消费、投资等各类“科学”如何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由全球化、互联网、新能源等推动的科学革命已经开始,这次科学革命正如萨顿引用的古希腊文所述“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有人将此解读为,启示和思路是东方科学的,而具体工具和方法是西方的。
无论“中国大妈”还是日本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渡边太太”,乃至东方的“大妈经济”,都并非阶段性的产物。中国更需要“大妈经济”,如果对“大妈经济”置之不理,更多企业和产品也将会被市场抛弃。
尤其在东方文化回归,中国老龄化步伐加快的未来几十年里,“大妈经济”不会随着制度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而消失,只能是越来越具影响力。就像“互联网经济”一样,一旦出现,就很难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