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和快的,打车软件乱象
打车软件的加价竞争愈演愈烈,对于申城的出租车行业究竟是喜是忧?新民网记者今日(26日)走上街头,听听市民和出租司机们的声音。
采访中,有乘客向记者无奈坦言,随着打车软件的推广,在上海打车反而越来越难,“不仅仅是路上显示绿色顶灯的空车扬招不停,就连拿打车软件打车也很难,必须要加价才有车!”乘客表示,曾经有过加价到50元但由于路程太近,还是没有司机接单的情况,这让他倍感担心,“我觉得这个真的应该管起来,而且是马上管起来。”
事实上,不仅是乘客对于打车软件的乱象忧心忡忡,不少出租司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直言不讳,打车软件的推广,确实让行业内产生了“按路程挑客”、“空车不做扬招”等不规范现象,“比如我们在浦东机场规规矩矩排队等客人,用打车软件的车却插进来直接接客人”、“这种下雨天,很多司机也不看路,就看着打车软件枪单,太危险了”、“这样下去要乱掉的。”
有出租司机告诉记者,自己本身是打车软件的受益者,“在路上跑的时间少了,成本低了,收入也高了”;但现在却也发现,打车软件不能再无序发展下去,“都不做扬招了,那马路上的老人、孕妇、病人怎么办?这样下去他们打不到车的”、”这些打不到车的人,如果是他们(挑客的司机)的家人,他们会怎么想?“
也因此,几乎所有受访出租车司机都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打车软件尽快进行约束和管理,”再不管真的要乱的“;而有司机建议,直接将打车软件平台对接已有的规范电调平台,“你抢了打车软件的单子,顶灯就显示是‘电调’,可以扬招不停,否则都要停。”(新民网记者 李欣 徐寅冬)
眼下,由“嘀嘀”“快的”等出租车第三方打车软件所引发的乱象,似乎愈演愈烈——
- 驾驶员为了“抢单”,对马路上的扬招视而不见“流动拒载”;
- 驾驶员掌握乘客下车地址后“挑精拣肥”;
- 驾驶员合伙“诈单”,没有实质运营却骗取补贴“不劳而获”;
- 驾驶员载客过程中仍专心致志“刷单”,安全行车事故增多;
- 驾驶员为了接更有“油水”的“大单”,在已载客的情况下提前将乘客赶下车(“抛客”);
- 汽车租赁市场,任由不具备营运资质的私家车在两大机场间穿梭接送。
目前,两大“烧钱”打车软件“寡头”,已将本市的客运市场搅得“昏天黑地”,多年来上海出租车在全国同行业中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大有毁于一旦的隐忧。
处方
对因第三方打车软件引发的乱象,起到“釜底抽薪、立竿见影”整治效果的,目前看来也只有“严禁加价”行为这最为关键的一环了。与现有传统的出租车电调平台相比,“打车软件”与生俱来的“加价功能”,是其风生水起的“立身之本”,也是使之成为引发现今出租车市场乱象的真正“元凶”。
1 打车软件加剧“打车难”
第三方打车软件的“抢食”,非但没有缓解当今高峰时段的“打车难”现象,“流动拒载”更加剧了道路扬招的不便,而那些个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老人和小孩,叫车已变得更为困难。
由第三方打车软件引发的各类乱象,已对本市出租车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构成威胁,市民和乘客要求加以规范、监管甚至取缔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其实,简单粗暴地叫停第三方打车软件,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难以行得通,但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和监控如何及时跟上变化了的新形势,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出台整治乱象的可行举措,在现阶段则理应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主要课题。
日前,针对第三方打车软件引发的乱象,管理部门表示,将促使两大打车软件运营商与出租车企业协商合作,将第三方手机打车软件接入现有四大出租车的电调平台,今后出租车驾驶员通过第三方打车软件接受乘客的用车申请后,出租车的“待运”顶灯将由传统的电调平台控制,改为“电调”显示状态,以避免误导在路边扬招的乘客,而驾驶员为接价值更高的用车申请而用“操作失灵”、“突遇意外”等理由对前一名乘客“悔单”放鸽子,也会受到出租车公司和主管部门的监管。
管理部门为降低出租车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乘客叫车环境,在协调第三方打车软件与传统出租车电调平台合作的基础上,将积极会同公安交警部门以及各区县政府的交通管理部门,认真梳理道路资源,以居住区、医院和商场等公共服务场所为重点,在道路通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大力推进简易式出租汽车候客点建设;
积极倡导乘客逐步改变以马路扬招为主的叫车习惯,培育乘客养成电话预约、站点候车、手机订车为主,马路扬招为补充的理念。
此外,管理部门还透露,为改变高峰时段“一车难求”的局面,上海今后将在现有5万余辆出租车的基础上,再增设一定数量的应急出租车,专门在高峰时段投运,可通过定点调度分散到临时应急点,以缓解本市部分区域在高峰时段出租车供不应求的现状。不过,管理部门也表示,应急出租车是在现有出租车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的一种车辆,具体投放数量、运营方式、操作模式、甚至包括使用什么样的车型、车身,目前都还在研究过程之中,还需论证市场的实际需求,现在无法确定。
2 出租车事故发生率猛增
本市一些交通问题的专家认为,政府对第三方打车软件应该加大监管,而且可以管得更好。出租车行业的一位老法师,向记者介绍一家大卖场治理手推车乱停乱放的事例,或许对我们整治眼下出租车市场乱象有所启发:那家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大型购物超市,原先每天大门边、商场里、停车库内,购物手推车无序乱停乱放,工作人员很无奈。近日大卖场推出用“一元钱开锁取车”的管理举措,消费者使用完手推车后,必须将车推到指定的地点有序停放,才能上锁还钱。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简单管理措施,解决了大卖场长期以来手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而其他不少卖场、超市却乱象依旧,日复一日,既改善不了门面的秩序,又放任消费者缺乏公共意识的恶习。
其实,第三方打车软件引发的乱象,除了驾驶员“抢单”后无视路边扬招疾驶而去“流动拒载”之外,市民和乘客最为诟病的就是驾驶员边开车边“刷活”存在安全隐患、驾驶员得悉乘客下车地址信息后挑拣业务以及私下议价加价扰乱市场秩序。据近日新华社报道,随着使用打车软件的人越来越多,致使不少出租车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分心”。太原就曾发生2天100多起涉及出租车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门分析认为,出租车驾驶员使用打车软件,已成为出租车事故集中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市一家大型出租车经营企业一项春运期间的营运数据统计显示,与去年春运同期相比,今年整个春运期间驾驶员的日均里程、日均营收、日均差次、公里利用率等,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均在1%的范围之内,表明主要的业务数据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但仅百万公里事故发生率一项,却明显地上升为5.38%,“这显然是今年春运期间驾驶员使用打车软件所致”,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感叹道。
3 “流动拒载”短期难解决
管理部门针对目前“打车难”现状提出的解决之道,不可谓不具可行性和操作性,但问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眼下市民和乘客最为关注的、也是“火烧眉毛”的,是“马上解决”第三方打车软件所引发的各类问题,尽快制定和完善针对第三方打车软件的法律法规和“游戏规则”,增加互联网新形势下加入出租车业务的网络监管和处罚规定,收拾乱象还市民一个正常有序的叫车环境。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管理部门再三表示要将现有的第三方打车软件尽快接入传统的出租车电调平台,对驾驶员使用打车软件承接业务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但第三方打车软件运营商与出租车经营企业双方的合作协商,目前看来进展并不顺利。第三方打车软件运营商近日也承认,虽然与几家出租车经营企业沟通过,但并没有达成共识,即便双方最终确定合作,具体的技术对接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一些出租车经营企业也坦承,目前双方合作协商没有实质性进展,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双方的理念并不相同,真正要将第三方打车软件纳入传统电调平台,现在看来难度不小”。
短时期内,第三方打车软件还无法完成接入调度平台的目标,那就意味着驾驶员用第三方打车软件接受乘客的用车申请后,出租车“待运”顶灯改为“电调”也就无法实现,“流动拒载”的现象仍将继续下去,改变市民和乘客马路扬招不便的愿望,何时实现也就会变得遥遥无期。这一难题,又摆在了我们的管理部门面前,如何破解,既需要魄力,更要有智慧。
4 与现行法规相违背
那么,有没有办法对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用手机软件“刷活”的行为,加以规范和限制呢?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日前发布新规:规定驾驶员在出租车内只能安装一个打车软件终端,实行“一车一终端”;同时将加强监管,发现出租车安装多个“手机叫车终端”的问题,将对其情况进行登记核录,并责成出租车企业进行整改。
本市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项新规具体操作起来难度不小,如何界定“一车一终端”没有可行性,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强生出租”营运业务部经理周闻华觉得,应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城市对手机打车软件的监管思路,出租车载客过程中,软件运营商将不再给驾驶员发送乘客用车需求的信息,或者是在出租车行驶过程中用灰屏屏蔽信息,只有在停车时驾驶员才能看到附近订单请求的位置,以防止驾驶员边开车边使用手机软件“抢单”。
“锦江出租”电调中心主任王永刚建议,今后公安交警部门在处理因驾驶员使用手机软件导致出租车事故的,应按照有关交通法规的上限加大处罚力度;
“海博出租”公关部经理高利明认为,出租车经营企业有必要适应变化,加大对驾驶员安全行车的警示教育和监督检查。
市民和乘客为了防止驾驶员挑拣业务,也为了避免驾驶员与乘客之间的纠纷,管理部门也应要求第三方打车软件运营商,不允许告知驾驶员下车地址等乘客的相关信息。
要尽快改变现状、收拾乱局,管理部门就必须在近期明确“加价议价”与现行的价格法和出租车行业管理条例相违背,严禁任何形式的加价行为,用法律的形式要求打车软件运营商在手机软件系统中卸载“加价功能”,出台相应处罚细则,运用技术手段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并将第三方“打车软件”经营单位依法纳入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范围接受管理。
三项措施
●在高峰时段新增运力配置方案出台前,暂行实施早晚高峰时段(每日7:30至9:30、16:30至18:30)本市出租汽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措施,以缓解高峰时段打车难;
●严禁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载客行车途中接听、使用手机等终端设备,以确保出租汽车运营和乘客人身安全;
●鉴于租赁行业车辆以合同形式服务特定对象的特性,严禁租赁车辆安装使用“打车软件”,维护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秩序。
东方网2月27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对近期由“打车软件”导致的一系列运营乱象,管理部门终于出手了。市交港局表示,3月1日起,在高峰时段新增运力配置方案出台前,暂行实施早晚高峰时段,本市出租汽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措施;除公安交警管理规定禁止停车的区域以外,乘客扬招“待运”车辆不停的,即视为“拒载”,乘客可向12319城建热线和出租车所属企业服务监督电话投诉。
同时,严禁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载客行车途中接听、使用手机等终端设备,并严禁租赁车辆安装使用“打车软件”。如有投诉,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并纳入诚信考核。
影响“城市文明流动名片”
市交港局表示,对“打车软件”在出租汽车运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已经高度重视,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昨天又专题研究相关管理措施和后续工作计划。
管理部门认为“打车软件”改变了传统的出租汽车预约调度模式,提高了出租汽车运营效率,但其市场营销手段、价外加价功能,以及对司机注册登记把关不严等问题,已一定程度影响了出租汽车行业公平、公正的运营市场秩序,有损于上海出租汽车行业多年来努力塑造形成的“城市文明流动名片”形象。对“打车软件”进入出租汽车行业,政府管理部门将进一步依法合规加强管理,要求出租汽车企业和驾驶员必须遵守行业法律法规和服务规范,绝不允许损害行业服务质量和运营安全这个基本“底线”。
将启动高峰专用车辆投放
下一步,本市将启动高峰专用车辆额度投放准备工作,着重缓解出租车高峰时期的供需矛盾。做法是:开展“打车软件”综合评估;对当前“打车软件”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分清利弊。充分挖掘法律资源,对“打车软件”是否涉及不正当竞争、危及运营安全等情况,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深入研究,明确长效措施。
同时,加强出租汽车行业源头监管。对出租汽车及从业驾驶员相关运营证照进行清理和重新核发,并结合加强“打车软件”使用准入审核,落实源头管理措施。
月底前打车软件公司表态
市交港局继2月11日正式约谈“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家第三方手机打车软件运营商负责人后,2月27日将再度约谈,重申必须在2月底前明确态度,将“打车软件”与出租汽车公司电调平台开展合作,一是“打车软件”约车业务纳入电调业务统计范围,承接“打车软件”约车业务车辆顶灯显示“电调”;二是为确保行车安全,对已载客运营车辆,屏蔽发送业务信息。
如“叫车软件”置社会责任于不顾,对不愿意纳管的软件企业,本市交通主管部门将会同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暂停“打车软件”应用。
上海出租车高峰禁用打车软件
拒载严重、司机挑肥拣瘦、高峰扬招难……对于近期由“打车软件”导致的一系列运营乱象,管理部门终于出手了。
日前,针对公众关注的打车软件管理问题,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发布《加强出租汽车运营服务管理相关措施》。措施指出,暂行实施早晚高峰时段(即每日7:30至9:30、16:30至18:30)本市出租汽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以缓解高峰时段打车难情况。
据悉,在高峰时段,除公安交警管理规定禁止停车的区域以外,乘客扬招“待运”车辆不停的,即视为拒载。同时,严禁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载客行车途中接听、使用手机等终端设备,以确保出租汽车运营和乘客人身安全。乘客发现司机此类行为后,可以直接投诉。
嘀嘀和快的打车软件该醒醒了
5元,10元,11元,12元,13元…….打车软件行业的补贴政策到了2月中下旬开始变得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如果说5元以内的补贴是为了烧钱争夺市场的话,那么10元甚至更多的补贴政策就明显违背了商业的规律:难道嘀嘀和快的只是为了争一口气?
嘀嘀和快的看似失去理智的竞争背后是腾讯和阿里的火并,这两个软件只是两个斗争的棋子,阿里和腾讯通过这些APP获取到了具备支付能力的用户,这是主要目的。而且一旦最终用户增长到了一定临界点,阿里和腾讯就会放弃对这类打车APP的继续增资,而快的和嘀嘀自身不可能持续给用户和司机维持高额的补贴,最终这样的APP未来能否存在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即使嘀嘀和快的倒闭了,阿里和腾讯可以拍拍屁股就走人,因为他们通过对打车APP的补贴获取来的用户,全部都是具备支持能力的“高端”用户,这些用户可以成为他们支付水电费、游戏道具购买、电子商务等其他环境的用户,这种情况下还有没有用户用微信支付打车就无所谓了,也不是阿里和腾讯所关心的。
嘀嘀打车的CEO程维和快的打车的CEO吕传伟都是有着多年创业(包括内部创业)经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老油条,自然明白现在自身的处境。 大家都认为二者是中国市面上最强大的两家打车软件,近期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4年打车软件分析报告》也显示,嘀嘀和快的分别位列市场第一和第二,并且把剩下的几名甩开了几条街。但程维和吕传伟不明白的是:嘀嘀和快的既是市面上最大的打车软件,但同时也是处境最危险的两款打车软件!
一家企业如果在几个月内实现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增长,这种情况一定要值得警惕。哪怕这家企业的CEO是乔布斯,但不能保证下面的每个人都是鲍尔默这样的强将,企业可以在短期内数倍增长,但市场容量不可能短期翻数倍,程维和吕传伟的个人能力也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增长数倍,脱节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出轨。
表面上看,腾讯和阿里给嘀嘀和快的投钱了,并且支持他们通过烧钱的方式来抢夺市场。但实际上无形中,腾讯和阿里做了转移快的和嘀嘀用户的事情,举个简单的例子腾讯给嘀嘀10个亿,这10个亿可以获取到1000---3000万的用户,这1000---3000万用户既是嘀嘀的用户,又是腾讯微信的用户,但最终用户的留存会在哪家?或者说哪家留存下来的用户更多? 是嘀嘀还是腾讯? 答案不言而喻,腾讯微信的用户留存能力远远强于嘀嘀,因为嘀嘀只是一个打车软件,而腾讯微信是生活的一部分。
或许,人生就是一场“赌博”,尤其在这样一个浮躁的遍地是机会的时代,但程维和吕传伟也应该醒一醒了。在打车软件这个行业,市场被培养起来后,前两名疯狂过度死亡了,所开拓的市场也会被后来者所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