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Default » 没人能成为巴菲特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迎来50周年纪念日之际,这家投资基金暨工业综合企业是美国市值排名第4的公司,员工多达34.1万人。那么问题来了: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无法效仿的吗?换句话说,这位“奥马哈圣贤”(Sage of Omaha)能否被克隆?

巴菲特的长期合作伙伴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认为,尝试效仿巴菲特的人实在太少了。他在今年致股东的信中写道,“我认为其他地方应该更多尝试不同版本的伯克希尔体系。”该“体系”是一种良性独裁,“在一段极为长久的时间内非常依赖于一位有想法的领导者,让他不断提高”。

我们没办法都直接跳到84岁的高龄——至少一时半会到不了——但是,考虑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取得的巨大成功,而像它这样的基金或公司却如此之少,实在奇怪。念及时间的流逝,巴菲特和芒格都在信中以较大篇幅回顾他的经营方式。

在我看来,这些经验可以归结为3条箴言,其中两条可以适用于其他人,而第3条无法复制。

第一条,要有耐心。

按照芒格的说法,巴菲特总是表现出“一种几乎非人的耐心”。伯克希尔哈撒韦原本是个弃子——一家慢慢走向倒闭的美国纺织厂——而且他在接手后的最初10年内仅收购了其他两家企业。但他拒绝为了增长而仓促行动,而是耐心等待“报价合理的优质企业”出现。

如今,巴菲特考虑事情的时间跨度仍然比别人都长得多。当今,市场以季度业绩评判高管和基金经理,对冲基金推动企业支付现金,而银行家们力推并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3至5年已经算是“长期”。这是私募基金收购、整顿并出售一家企业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巴菲特,以及所有正在为养老存钱的人来说,这几乎是弹指一瞬。最好的结果来自于那些买入然后持有数十年的投资,让复利和重新投资的股息在这期间发挥出它们的魔力。就像信中所写的那样,在伯克希尔存在的这50年间,单单标普500(S&P 500)股指的含股息回报率便达到11196%。

宏观地看,多数融资和交易活动基本上是浪费资金,主要造福了顾问和高管,而没能让投资者受益。“最好的决定常常是按兵不动,”巴菲特写道。买入,对市场杂音充耳不闻,持有。

第二条,保持私有状态。

伯克希尔是一家上市公司,但其运作的很多方面都更像是一家私有公司。它是一家集私人股本集团、巨大投资基金和巴菲特所称的“庞大综合企业”为一体的奇怪混合体。通常的企业惯例不适用于它。

然而,伯克希尔的经营原则清晰明了。巴菲特试图收购那些拥有无法被轻易动摇的强势品牌及经营特权、利润率较高的公司,或者购买这类公司的股票。于是,除了Geico等保险商以外,伯克希尔还拥有铁路、租赁公司、建筑商、汽车经销商以及其它很多坚实、平凡、稳定的企业。

这些业务所产生的现金被用于企业的再投资,或者交给巴菲特,由其投资于其他地方。他持有200亿美元的现金和国债,以备出现大额保险索赔或者其他剧变,如果他需要,还可以借到更多(正在酝酿发行一只欧洲债券)。伯克希尔的股东拿不到现金——它不支付股息——但该公司的每张投票权股票价值21.9万美元。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