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的语言交流规则
我的孩子们最近学会了一个令人担心的法语俚语词:bim(发音与英语的“beam”相似)。孩子们在校园里证明别人犯了错,或者用尖刻的话把对方驳得体无完肤时,就会说“bim”。英语里类似的词语“gotcha”或者“booyah”并没有完全传达出那种碾压别人的喜悦。而且我也怀疑,英国和美国的孩子说这些词并没有那么频繁。
作为一个嫁给英国人、目前生活在法国的美国人,我成年后的大把时间,都在努力破译这三个国家语言交流的规则。可矛盾的是,这些规则几乎总是心照不宣的。人们说出的话里有太多掩饰,常常很难明白真实的用意。
在理解法国式对话方面,我最近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位法国社会学家建议我看一看1996年的法国电影《荒谬无稽》(Ridicule)。这部片子赢得了凯撒奖的最佳影片奖项,讲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凡尔赛宫廷里贵族的故事。
凡尔赛宫的生活似乎就是漫长的唇枪舌剑,如果能展示出“esprit”——聪明、博学且时常很尖刻的机锋,并让其他人显得可笑——那么你就能赢得地位。国王本人也时刻关注着最犀利的言辞,而说出这种话的人会得到接见。一位侍臣解释道,“机智能打开每一扇门。”
但是,如果你缺乏“esprit”,或者遭遇“l’esprit de l’escalier”(走到楼梯最下面,才想起如何反击),那么你自己就会显得十分可笑。
诚然,法国比起凡尔赛的时代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当你意识到,周围的所有人都在为了不显得可笑而奋力竞争,那么当代的很多对话,包括校园里高呼的“Bim!”,就都显得合理了。我的女儿抱怨,一个男孩课间欺负了她,我建议她别在意这件事。但她说那是不行的:要想挽回面子,就必须羞辱回去。
许多孩子在家就接受了这种训练。为了激发孩子的信心,美国人对子女最愚蠢的言论或许都会柔声赞许,但是法国中产阶级父母却会教导孩子要讲话简洁风趣,好让所有人都愿意听。“我会强迫他或她,想方设法地吸引我的注意力,”人类学家雷蒙德·卡罗(Raymonde Carroll)在她1987年出版的《文化误解:法国和美国的经验》(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 The French-American Experience)一书中写道。
这种现象在巴黎,在专业阶层当中或许更严重。不过,法国的很多电视节目都有圆桌讨论的情形,让衣着考究的嘉宾用尖刻的口吻相互嘲弄。在学校会议、政治活动,或者公寓楼居民协会的年会上发言时,我几乎每次都会遇到别人炫耀高超的智力。(成年人并不会真的说出“bim”,只是脸上闪现出一丝满意的微笑而已。)加拿大人让-贝努阿·纳多(Jean-Benoît Nadeau)与人合著了一本关于法国式谈话的书,即将出版。他告诉我,爱说“不”、“不可能”的习惯,常常是为了避免因为看起来不知道某事而可能受到的羞辱。他说,只有当你信任某人时,才能不必那么机智,袒露自己的弱点。(我想,法国人对保护私生活的偏执,源于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得到一个免受羞辱的空间。)
至少这样聊天不会无聊。即使是在朋友之间,表现得无趣几乎也是犯罪行为。一名法国企业家告诉我,她为聚餐话题立下的规矩是:不谈孩子、不谈工作、不谈房地产。这实际上就需要提出争议性的意见。她说,“必须要有一些恶毒,但也要有一些脆弱。”
切换到英国式的交谈模式则会令人不知所措。在这种模式里,人人都努力表现得不把自己当回事,结果就是大量的自嘲和讽刺性的调侃。在伦敦,我曾好几次耐着性子坚持到两个小时的午餐结束,一直等着所有人停止相互打趣,这样才能开始真正的交谈。但“可别以为一定会谈什么实质内容,”我丈夫说。“和有的人,只存在戏谑这一种谈话模式。”
真诚会让英国人呛着。《观察英国人》(Watching the English)的作者凯特·福克斯(Kate Fox)写道,对美国演员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含泪发表的煽情”感言,英国观众会做出“把手指塞进喉咙里,表示‘我要吐了’的动作”。面对爱说教的政客,他们也不会客气。
就连英国式的求爱,也可以在冷嘲热讽中展开。“在戏谑语境下用恰当的语调说出‘你决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简直无异于求婚,”福克斯写道。
有时候,表现得滑稽可笑是必须的。在传统的英国女子婚前单身派对上,会有很多姑娘戴着羽毛围巾前往酒吧,然后用激将法撺掇彼此“亲吻一个秃顶男人”或是“当场脱掉内衣”。醉醺醺地和朋友一起出丑——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一直回顾自己当时做的糗事——是建立友情的标准仪式。
被英国式的嘲讽和法国式的机智包围后,我时不时会渴望美国式谈话给人带来的那种熟悉的舒适感。这种谈话里没有问题会被认为是愚蠢的。在朋友之间,我只需要宽慰对方,并拿自己做参照:不,你看起来不胖,而且不管怎样,我看上去更遭。
我说什么可能根本不重要,因为有些美式谈话其实是一连串的独白。叶史瓦大学(Yeshiva University)的一名心理学家在2014年牵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当研究人员将两个不相干的即时通讯对话交叉在一起时,多达42%的参与者毫无察觉。我们中的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可以从即兴喜剧的一条基本规则中受益:与其构思接下来要说什么,不如干脆非常认真地听对方在说什么。不妨称之为“用心交谈”。法国人往往会这么做,尽管最后会加上一个“bim”。(帕梅拉·德鲁克曼 - ny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