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Default » “零”反式脂肪标示,可以放心吃了吗?

前阵子听友人说自己刚上小学的孩子最喜欢吃的零食是奶油球,每次拜访开西餐厅的阿姨,总是拿起摆在桌上的奶油球,一颗颗开了往嘴里倒。

天啊,那不正是有「杀手脂肪」(killerfats)之称的反式脂肪(transfat)化身,对人体健康及孩子的发育会有不良影响。

事后朋友来电话说已经改买「零反式脂肪的奶油球」让孩子吃,应该没问题了吧?我心里纳闷,奶油球怎么可能不含反式脂肪,到超商一探才发现,泡面、饼干、洋芋片、面包、奶茶……以往被视为反式脂肪大宗的食品,营养标示上的反式脂肪含量多是「0」,这是怎么回事?

杜绝反式脂肪是世界趋势

反式脂肪,披着植物油的外衣,骨子里却比动物油还可怕。

别以为这个陌生的名词离我们很远,事实上,不小心吃下肚的机会到处都是:面包、饼干、奶茶、奶油球、泡面、蛋糕、炸鸡、薯条、洋芋片、甜甜圈……,都可能含有。

一般观念认为动物性油脂(例如猪油)比植物油对人体不利。因为动物油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saturatedfat),会升高胆固醇,造成心血管的负担。

但是经过人工部份氢化的植物油却产生了更不利健康的反式脂肪,它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机率是饱和脂肪的3~5倍。

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傅伟光在「反式脂肪的旋风再起」文章中,引用国外相关的研究表示,人工的反式脂肪不仅与饱和脂肪一样会提高人体血清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LDL)与三酸甘油酯(TG),还会降低能净化动脉的「好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HDL)。

此外,人工的反式脂肪还可能影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且会诱发气喘、糖尿病及过敏等疾病。因此,营养专家认为,植物油若含有反式脂肪,比含饱和脂肪的猪、牛油更有害健康。

考虑国民健康,愈来愈多国家开始规定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丹麦自2003年6月起禁止任何含反式脂肪酸超过2%的油脂,瑞典规定5%以下、荷兰5%以下(拟修改为1%)、法国3.8%以下。美国在2006年开始要求包装食品标示反式脂肪酸,纽约市更计划在2008年7月开始,全面禁止餐厅使用反式脂肪。

台湾则至2008年1月1日起制造的包装食品,必须在营养标示的脂肪项下增列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

0+0+0≠0

走一趟便利商店,你会发现许多食品已经换上了新的营养标示。但仔细观察,怎么反式脂肪的含量几乎都是「0」?标示的可信度,令不少人半信半疑。

南侨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李勘文认为是可信的,因为全世界生产低反式脂肪植物油的技术早已具备,南侨的制油事业部门也在七、八年前就已研发完成。例如透过交脂化(interestification)作用来取代部份氢化(partiallyhydrogenation)的技术,就能避免反式脂肪的产生。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食品生产业者、快餐业者及烘培业者使用。

还有不少业者直接改用棕榈油(palmoil),免去反式脂肪的疑虑。因为棕榈油及椰子油(coconutoil)是少数耐高温、常温下呈固态的植物油,并不需要部份氢化的程序来稳定结构。

但是棕榈油素有「植物油中的猪油」之称,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吃多了也对健康不利。

所以,就算真的是「0反式脂肪」也不能大吃特吃。除了还有饱和脂肪需注意,根据卫生署的规定,反式脂肪的含量不超过0.3%就可标示为「0」。换句话说,喝下100毫升标示为「0反式脂肪」的罐装咖啡,实际上可能摄取了0~3克的反式脂肪。

卫生署建议每人每日的饱和脂肪酸摄取量为18公克,但对反式脂肪则没有任何的建议。食品卫生处处长郑慧文比喻,「就像不会建议民众每天摄取多少泥土一样,反式脂肪对人体无益,根本不要吃。」

选购食品,不能只看保存期限

消费者要杜绝反式脂肪的入侵,必须靠自己。因为台湾现阶段只规定包装食品要标示含量,并没有禁止使用。巷口的盐酥鸡、隔壁的面包坊、美食街炒菜的用油……到底潜藏了多少反式脂肪,连厨师自己也不知道。

少吃油炸食物,是降低反式脂肪摄取风险的根本之道。

熟悉食品制造的义美公司协理吴荣灿建议,尽量选购包装食品,因为政府的规范较严格、较有保障。

而且选购时「别只是看保存期限,还要多看一眼营养标示和成分,」吴荣灿分享聪明消费的方法,「愈是看不懂的名词,愈可能有问题,」因为多是化学名称。

根据卫生署及消基会的建议,避免成分中含有「氢化植物油」、「半氢化植物油」、「植物性乳化油」、「精制植物油」、「植物性Margarine(人造奶油)」、「人造奶油」(黄油)、「人造酥油」(白油),或英文标示上有「Hydrogenated(氢化)」的食品,这些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

台北医学大学保健营养学系教授叶松铃强调,除了反式脂肪之外,所有的营养标示含量都要注意,因为任一营养素摄取不均衡都会对健康有负面影响。

为了方便民众掌握各营养素的摄取量,她建议国内的营养标示应像欧美等国一样,也加注各种营养素占每日摄取量基准值的百分比,让民众轻易就知道自己吃了多少、还能吃多少。

在没有基准值可对照的情况下,叶松铃建议大家心中要有一把尺,熟知各种营养素的每日摄取量基准值,每次进食前做点简单计算,大约知道自己吃下了多少比例。

郑慧文处长语重心长地说,民众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政府可以规定业者标示100项,但如果民众不在乎的话就一点都没用,」因为业者在乎市场反应,却不一定理会政府的罚款。

一分钟教室:反式脂肪是什么?

反式脂肪(transfat)有两种,作用大不相同:天然存在的有益健康,人工生成的比猪油还可怕。

天然的反式脂肪(共轭反式脂肪)存在于反刍类动物中,例如牛、羊及乳制品,最具代表性的成分是「共轭(反式)亚麻油酸(CLA,conjugatedlinoleicacid)」,具有抗癌、降低肥胖及预防动脉粥状硬化症的功效。

人工的反式脂肪(非共轭反式脂肪)是人类为了追求健康而制造出来的「脂肪杀手」。

中华谷类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化验组组长蔡育仁解释,为了避免食用过多会危害健康的饱和脂肪(多存在于动物油),又要克服不饱和脂肪(多存在于植物油)不耐高温、常温下呈液状的缺点,而将植物油进行部份氢化(不能完全氢化,油会变得太硬),使稳定好操作。

不料,却在部份氢化的过程中制造了比饱和脂肪还可怕的反式脂肪。

依照卫生署的规定,包装食品上只需标示人工生成的反式脂肪含量。卫生署食品卫生处处长郑慧文强调,选购包装食品,反式脂肪的含量愈少愈好。你每天不能吃超过以下的量

卫生署公告每日营养素摄取量的基准值

热量:2000卡

脂肪:55克

饱和脂肪:18克

蛋白质:60克

碳水化合物:320克

钠:2400毫克(相当于6克的盐)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

V